国际档案日丨档案知识知多少
今年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
活动主题为“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”
2024年6月7日至14日为集中宣传周
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记录
它通过自己的记载
向后人展示历史的发展与传承
国际档案日的由来
1948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,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(ICA)。2007年11月,为了庆祝ICA成立60周年,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。2013年,中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,把每年6月9日即“国际档案日”,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。
我国历史上关于“档案”的种种称谓
商代称为“册”,周代叫作“中”,秦汉称作“典籍”,汉魏以后谓之“文书”、“文案”、“案牍”、“案卷”、“簿书”,清代以后多用“档案”,现统一称作“档案”。
“档案”一词来源于清初。持此观点者的依据,一是见诸清初文人杨宾所做的《柳边纪略》一书,其第三卷载:“边外文字,多书于木,往来传递者曰‘牌子’,以削木片若牌故也;存贮多年者曰‘档案’,曰‘档子’,以积累多、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。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,亦呼之谓‘牌子’、‘档子’矣。”二是见诸《康熙起居注》一书,其中有“部中无档案”之语。
档案工作者为何成为“兰台人”
“兰台”,汉代中央档案、图书库。西汉置,隶属御史府,御史中丞主管。后置兰台令史,掌书奏,选派文学之士从事整理。
班固曾任兰台令史,奉敕利用兰台档案典籍修《汉书》,故后世也称史官为兰台。
至唐高宗,改秘书省为兰台。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,“兰台”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。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为“兰台人”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》解读
扫码查看实施条例全文
2024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挂图
生活中的档案小知识